翻译语言需先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
发布日期:2024-05-23 浏览次数:242
我们知道,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最主要的工具。自有人类开始,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俗使语言形成了不同的表达方式,不同民族、国别的语言皆有其不同的风格。
以英语和汉语为例,它们分属截然不同的两种语系,因而在表达方式上相差甚远。例如,我们无法在英语中找出一个“兄”或“弟”;“姐”或“妹”的单字。英语中的uncle 到底是“叔父”、“伯父”、“姑父”、还是“姨父”,也很难分辨。另外:英语中的cousin 到底是男性还是女性也得根据一定的上下文才能分清。汉语中的"万"字到了英语里则成了ten thousand(十千)。又如:有人叫你去时,你回答说“来了”,字面上用的是过去时,译为英语却成了"I'm coming",中国人讲礼数,习惯以自谦抬高对方,比如问人姓名用的“请教大名”,但是英美人却不是这样,因此在翻译时,绝对不能译为Please teach me your great name !而只能译为May I know(或ask 或have)your name ? 或What's your name ,please?
除此之外,由于文化背景不同,有时对于不同社会的人,同一个词或同一种表达方式往往会具有不同的意义。例如:邓炎昌等(1997 :167)在《语言与文化》一书中就引用过这样一个故事:罗马有一家鞋店,门口挂着一个牌子,招揽懂英语的顾客。牌子上写道: Shoes for street walking. Come in and have a fit.这个牌子引起许多懂英语的游览者的注意,他们聚在店前,并不是看橱窗里所展出的商品,而是看牌子上的字,看后都哈哈大笑。店主是意大利人,会说一点英语,但他并不知道street walker 不是“逛大街的人”而是“在街头拉客的妓女”,“to have a fit”也不是"试穿",而是"勃然大怒"。懂英语的过路人看了这块牌子当然感到滑稽可笑了。
又如:在中国文化中,思想往往与腹部联系在一起,像“满腹文章”、“满腹经纶”、“满腹牢骚”等,英译时若将"腹"译出: a bellyful of essays ,a bellyful of scholarship ,draft s in the belly ,criticism in the belly ,a bellyful of complaints 英语读者肯定会感到莫名其妙,因为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法将"经纶"等与"腹"联系起来,只好改译为:to have one's mind full of essays , to have one's mind full of scholarship , drafts worked out in one's mind ,silent criticism ,full of complaints.
因此,我们说翻译沟通的不只是语言,更是语言背后的文化。而译者也需要深入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,才能真正学好翻译,做好翻译。